孟加拉国白喉临床管理操作规程,考克斯巴扎尔(2017 年 12 月 10 日) 背景1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 (C. diphtheria) 的产毒菌株引起的细菌感染,最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它导致咽炎、鼻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或这些的任何组合)的临床综合征,这些症状与扁桃体、咽、喉和或鼻孔上的牢固粘附的假膜有关。在严重的情况下,感染会扩散到气管引起气管炎和或严重的宫颈淋巴结肿大,导致危及生命的气道阻塞。窒息或吸入脱落的假膜可导致死亡。 C.diphtheriae 也可引起皮肤和伤口感染。白喉最常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通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例如咳嗽或打喷嚏,或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或受感染的皮肤损伤。呼吸道白喉通常在 25 天的潜伏期后发生。可能病例 2 患有以喉炎或咽炎或扁桃体炎为特征的疾病,以及扁桃体、咽和/或鼻黏膜或大淋巴结肿大 所有可能病例的初步临床处理总结 1. 立即将患者置于隔离室(或区域)照顾患者时采取标准、飞沫和接触预防措施。 2. 尽快给予白喉抗毒素(DAT)。 3. 尽快使用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 4. 密切监测并为严重并发症提供支持性治疗(即气道管理、心脏、神经和肾功能衰竭) 5. 接种适合年龄的白喉类毒素疫苗。...
白喉临床管理操作规程pdf预览版白喉临床管理操作规程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