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 COVID-19 大流行暴露了当前卫生部门的裂痕。从 2019 年到 2020 年,医疗保健领域的投资下降了 45%,并在 2021 年继续下降到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34%。
在全球范围内,从 2008 年到 2021 年,卫生部门的绿地投资波动很大,从 2008 年到 2012 年下降了 28%,然后到 2021 年增长了 97%,达到 240 亿美元。亚太地区国家收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而亚太地区卫生部门的全球流入外国直接投资份额在此期间有所下降。
与 2008 年相比,2021 年亚太地区卫生部门的绿地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 49%。但是,2022 年的前景看起来更好,今年第一季度与同期相比增长了 78% 2021 年。
就个别子行业而言,2008-2021 年间,亚太地区的制药子行业吸引了最高金额的绿地投资,达 320 亿美元。它吸引的投资是第二大医疗器械子行业的两倍多(200 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生物技术(170 亿美元)和医疗保健子行业(108 亿美元)。
2022 年剩余时间,亚太地区医药子行业的前景黯淡,2022 年第一季度对医药子行业的绿地投资价值稳定,达 9600 万美元。然而,在医疗器械方面,2022 年第一季度投资急剧增加,达到 12 亿美元。与此同时,生物技术子行业仅达到 5500 万美元。 2021 年对医疗保健子行业的投资也更有希望,增幅接近 6000 万美元。
自 2000 年代初以来,通过跨境 M 的 FDI 流量不断增加,项目总价值从 2001 年到 2020 年的 20 亿美元增加到 106 亿美元。该地区的大多数 M 交易发生在制药子行业——2010 年至 2020 年间接近 2,500 个。其次是医疗保健子行业,然后是生物技术。
鉴于卫生部门在大多数国家的战略重要性,亚太地区的并购规模大于卫生部门的绿地投资,在该地区资产所有权受到重视。
2008-2020 年间,中国是最大的绿地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其次是印度(140 亿美元)、新加坡(90 亿美元)和马来西亚(50 亿美元)。
2008 年至 2021 年间,美国是亚太地区卫生部门的最大投资者,占该地区所有与卫生相关的绿地投资的 35%。瑞士、日本、德国和法国紧随美国之后成为最大的投资来源国。这五个国家合计占亚太地区所有卫生相关投资的 66%。
在区域内投资者方面,来自中国、日本、大韩民国、新加坡和印度的公司在该区域的医疗保健领域引领投资。然而,在 2021 年,亚太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减少,原因是延迟的 COVID-19 浪潮在 2021 年袭击了该地区。
该地区的投资政策千差万别,并非都与促销有关。该地区有 10 个国家,即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蒙古、菲律宾、泰国、越南和缅甸,实施了某种类型的入境限制(在 UNCTAD 为 WIR 2021 调查的 70 个国家中) )。就分部门而言,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是最受保护的。
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已将卫生部门投资作为核心政策目标。斯里兰卡、文莱达鲁萨兰国、不丹、东帝汶和泰国等国家已将 FDI 优先用于卫生部门。
该地区存在某些关键挑战,例如该地区国家吸引所需数量和质量投资的能力有限。其中包括地区和国内投资生态系统落后、缺乏资金、技术、技能、监管能力低以及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差。
亚洲及太平洋国家需要创建和改善一个由连贯政策和透明监管机构组成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将需要投资于与实现该部门增长相关的技能发展、技术能力和卫生基础设施。区域合作和对投资开放的政治承诺对于帮助经济体更好地重建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潜力至关重要。...
2022、2023 年亚太地区卫生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政策pdf预览版2022、2023 年亚太地区卫生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政策pdf完整版